- 陈曦;江文娟;郭鑫龙;陈浪群;胡永康;潘国旗;赵宽;张良;
目的:比较复方黄黛胶囊与复方黄黛片(RIF)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药效及安全性。方法:建立BALB/c裸鼠APL皮下移植瘤模型,分别给予60 mg/kg RIF和复方黄黛胶囊灌胃20 d,观察肿瘤体积、重量及脾组织病理变化;另选用SD大鼠进行6个月重复给药毒性实验,评估药物对肝肾的安全性。结果:复方黄黛胶囊与RIF均能显著抑制APL小鼠肿瘤生长(P<0.001),且两者抑瘤效果相当。在抑制脾肿大方面,复方黄黛胶囊作用优于RIF(P<0.01)。长期毒性实验结果显示,各剂量组大鼠肝肾功能指标均正常,未见毒性反应。结论:复方黄黛胶囊具有良好的抗APL活性,其在抑制脾肿大方面效果优于RIF,且长期用药安全性良好。
2025年09期 v.44;No.260 25-29+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8K] [下载次数:13 ] |[阅读次数:2 ] - 李瑞;杨迪;卢其能;李润根;沈春修;
目的:对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栽培种N2及其近缘野生种(Solanum cardiophllum)D、野生种(Solanum pinnatisectum Dunal)A茎叶中挥发性代谢物的组成差异和相似度进行鉴定分析。方法: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从挥发性成分方面比较马铃薯栽培种与其近缘野生种,利用多元统计分析、聚类分析和KEGG富集进行系统性评价。结果:3组样本中共检测出包括酯类、萜类、酮类、杂环类等在内的12大类546种挥发性代谢物。3组样本茎叶中的挥发性代谢物存在明显差异,在代谢物组成上,野生种(S. pinnatisectum)A的种类更丰富。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和KEGG注释与富集分析结果,3个对比组中差异代谢物主要注释和富集通路都包含代谢途径、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代谢、芳香族化合物的降解以及蒎烯、樟脑和香叶醇的降解,推测与3组样本之间的种质遗传差异、代谢调控机制的差异相关。结论:该结果为马铃薯栽培种与其近缘野生种茎叶中的挥发性代谢物成分分析和植物源挥发性代谢物的药用质量评价提供数据参考。
2025年09期 v.44;No.260 3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2K] [下载次数:11 ] |[阅读次数:7 ] - 吴华雪;李文俊;李洪飞;浣杰;刘继;何周建;谢永东;李思言;郑雯雪;姜丽琼;
目的:促进白及种质资源以及白及资源评价方法的发展。方法:收集白及属3个物种包括白及[Bletilla striata(Thunb. ex A. Murray) Rchb. f.]、小白及[Bletilla formosana(Hayata) Schltr.]和黄花白及(Bletilla ochracea Schltr.)共16份材料,分别对其物候期、多糖、葡甘聚糖、1,4-二[4-(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酯、还原糖含量进行调查,并对其花期、绿期、主要化学成分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不同白及材料的物候期差异明显,白及花期较晚,但花期最长。白及中白及多糖含量最高,种内和种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葡甘聚糖含量种间差异不显著,种内差异显著(P<0.05),四川和云南之间的白及多糖和葡甘聚糖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苹果酸酯含量种内无显著性差异,种内差异显著(P<0.05),在四川省内不同产地之间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还原糖含量在种内和种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同产地之间无显著差异。白及、黄花白及、小白及之间无显著差异,但不同材料间存在一定的聚类。结论:本结果为白及种质资源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评价白及资源提了供检验方法。
2025年09期 v.44;No.260 38-4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3K] [下载次数:30 ] |[阅读次数:15 ] - 柳敏;王彩云;周茂嫦;雷伟征;王永;张翔宇;
目的:制定毕节滇重楼栽培的合理施肥方案。方法: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氮肥、磷肥、钾肥和农家肥的施用量对毕节滇重楼植株生长及根茎产量的影响。结果:氮肥施用量对滇重楼株高和茎粗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不同施肥量对滇重楼须根条数的影响不明显;通过建立各因素与产量的数学模型,得出4因素中对滇重楼根茎产量影响的重要程度依次为农家肥施用量>磷肥施用量>氮肥施用量>钾肥施用量,滇重楼在该区域的最佳施肥方案为施氮量8.30~9.53 kg/667 m~2、施磷量9.92~10.98 kg/667 m~2、施钾量5.77~6.23 kg/667 m~2、施农家肥量2 849~3 133 kg/667 m~2。结论:合理配施氮肥、磷肥、钾肥和农家肥更有利于滇重楼植株的生长和产量的增加。
2025年09期 v.44;No.260 4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5K] [下载次数:11 ] |[阅读次数:4 ] - 吕百栓;周欢;韦如萍;郑会全;王润辉;晏姝;伍观娣;黄荣;
目的:开展粤赣湘乐昌含笑种子形态特性研究,分析区域尺度环境因子变化与乐昌含笑种子形质变异的关联性,为促进乐昌含笑种质资源保护和培育优质种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广东、江西和湖南3个省份16个种源地的乐昌含笑种子为研究对象,测定种子长度、宽度、厚度、形状指数、种子大小指数和百粒重等形态特征指标。结果:不同种源乐昌含笑种子表型性状指标均存在明显差异,6个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13.44%~36.39%,遗传力范围为92.93%~98.61%;6个表型性状相关系数在-0.71~0.93之间,表型性状与环境因子间均无显著相关关系;聚类分析将16个种源划分为3个类群(Ⅰ、Ⅱ、Ⅲ),第Ⅲ类群(湖南省万佛山镇和江西省龙下乡)的百粒重、种长、种厚和种子大小指数显著优于其他两类。结论:粤赣湘乐昌含笑不同种源种子形质差异显著,各性状主要受遗传控制,种源环境因子不是乐昌含笑种子表型变异的主要原因,湖南省万佛山镇和江西省龙下乡种源相对较优。
2025年09期 v.44;No.260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3K] [下载次数:8 ] |[阅读次数:5 ] - 王灿;杨玉玲;李玲;彭翠仙;孙宏伟;杨清松;赵大伟;吴阔;陶永宏;
目的:深入了解林下滇黄精生长对森林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3年生健康林下滇黄精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与非根际样本相比,根际样本中的细菌群落丰富度(Ace、Chao1)明显较低,两个样本间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R~2=0.936,P=0.006)。在根际样本中,有55种细菌属显著上调,主要是以酸杆菌门为主,如Gp6、Gp4等,下调的微生物有51种,主要是Devosia和Ohtaekwangia等。同时发现土壤中有机碳、pH和有效氮对样本群落差异有显著影响,是促进根际酸杆菌亚群显著富集的主要驱动力。此外,根际样本中的细菌群落网络结构较为单一,而非根际样本中的网络结构则更加复杂。基于FAPROTAX数据库,共对51种细菌基因功能进行了注释,根际样本中反硝化作用(如亚硝酸盐反硝化、硝酸盐反硝化等)和自养(如光合自养等)类相关的功能基因显著高于非根际,而与硝化作用相关的基因却极少。结论:滇黄精生长对森林土壤细菌群落具有显著调控作用,它改变了林下土壤细菌群落的结构和相关网络模式,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理解林下滇黄精生长与根际微生物互作机制,也为其他药用植物林下种植技术研究提供新思路。
2025年09期 v.44;No.260 59-67+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1K] [下载次数:21 ] |[阅读次数:4 ] - 李娜;彭瑜;石勇;吴志华;张玉颖;涂思送;操时婷;向景;陈世龙;邢睿;
目的:分离锁阳和白刺内生细菌并构建合成菌群,为筛选促进锁阳种子萌发的功能菌群、提升锁阳人工种植效率提供基础。方法:采用高通量分离培养法,分离并鉴定锁阳茎和白刺根内生细菌;基于基因组代谢模型计算菌株间竞争性、互补性指数及代谢物转移潜力,筛选合成菌群。结果:获得352个ASV,隶属4门75属;锁阳和白刺共分离出45株25种细菌(白刺根36株21种,锁阳茎9株4种);构建代谢模型筛选出10组低竞争(平均竞争指数<0.7)、高互补(平均互补指数>0.1)且代谢物转移潜力强的合成菌群,其中1组(含Mycolicibacterium stellerae等4株菌)综合性能最优。结论:高通量分离结合代谢模型分析可高效构建功能协同的合成菌群,为锁阳种子萌发菌群开发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
2025年09期 v.44;No.260 68-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5K] [下载次数:21 ] |[阅读次数: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