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彦荣;颜鲁林;赵晶;刘慧琴;蒋宜伟;杨扶德;
目的:测定甘肃产淫羊藿主要活性成分,并通过主成分分析,结合数据分析,评价不同产地淫羊藿药材质量,为发展淫羊藿种植产业,保护淫羊藿野生资源提供参考。方法:用萃取法制备供试品溶液,HPLC法检测淫羊藿苷、朝霍定A、朝霍定B、朝霍定C、箭霍苷A、箭霍苷B、宝藿苷Ⅰ等7种成分,通过SPSS 26.0软件对共有峰峰面积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质量评价模型,评价药材质量。结果:甘肃产淫羊藿中淫羊藿苷、朝定藿A、朝定藿B、朝定藿C含量范围分别为0.81%~2.38%、0.04%~0.48%、0.12%~0.52%、0.11%~0.55%。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排名为:岷县、宕昌县、渭源县、礼县、成县、临潭县、文县、武都、两当县、康县、临洮县、舟曲县、漳县、武山县、徽县、西和县、甘谷县。结论:甘肃省淫羊藿品质良好。大力发展淫羊藿种植产业,可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提高经济综合实力,夯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护淫羊藿野生资源和生态环境。
2025年05期 v.44;No.256 27-3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0K] [下载次数:50 ] |[阅读次数:8 ] - 黄华希;臧青民;楚永兴;徐世娟;陈荣;刘秦;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县域种源地华盖木叶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分析3个种源地华盖木叶的挥发性组分。结果:3个种源地华盖木共鉴定出64种成分;西畴县种源鉴定出49种化合物、相对含量89.540%;屏边县种源鉴定出55种化合物、相对含量91.146%;金平县种源鉴定出42种化合物、相对含量88.663%;3个种源材料均以萜类化合物为主,西畴种源、屏边种源、金平种源的萜类成分含量分别为56.571%、63.273%和50.704%;含量较高的还有醇类化合物,该类成分西畴种源、屏边种源、金平种源的含量分别为28.650%、21.882%和30.615%;西畴种源以榄香醇(Elemol)、愈创木醇(Guaiol)和β-毕澄茄油烯(β-Cubebene)的相对含量为高,分别为8.684%、6.368%和4.024%;屏边种源以桉油烯醇(Spathulenol)、反式-β-佛手柑油烯(β-trans-Bergamotene)和愈创木醇的相对含量为高,分别为5.900%、4.417%和4.013%;金平种源以榄香醇、反式-石竹烯(trans-Caryophyllene)和β-毕澄茄油烯的相对含量为高,分别为13.352%、4.985%和4.827%。结论:不同种源地华盖木的挥发性成分存在较大差异,具开发利用价值。
2025年05期 v.44;No.256 3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8K] [下载次数:15 ] |[阅读次数:3 ] - 吴帆;夏浪;张月;谢鑫;杨进;潘碧引;
目的:探明崇左金花茶各器官不同生长时期的活性成分含量与矿质元素含量,为其采摘及后续产品开发提供理论数据。方法:对崇左金花茶的花蕾期、半开期、成熟花期、新叶、嫩叶、成熟叶、老叶和成熟果实等8组样品主要活性成分(总黄酮、总抗坏血酸、可溶性糖、氨基酸、总酚、茶多酚)和主要矿质元素(钠、钙、铁、镁、钾)含量进行测定及比较分析,并利用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在活性成分含量方面,总黄酮平均含量为13.82 mg/g,最高为成熟叶含量30.96 mg/g,最低为半开期7.78 mg/g;总抗坏血酸平均含量为2 817.95μg/g,最高为新叶含量6 948.55μg/g,最低为成熟花212.19μg/g;可溶性糖平均含量为34.50 mg/g,最高为成熟果实47.29 mg/g,最低为嫩叶19.84 mg/g;氨基酸平均含量811.32μg/g,最高为成熟叶含量1 734.48μg/g,最低为成熟花106.52μg/g;总酚平均含量为7.71 mg/g,最高为嫩叶含量11.00 mg/g,最低为半开期4.23 mg/g;茶多酚平均含量为13.49 mg/g,最高为新叶24.40 mg/g,最低为成熟花5.47 mg/g。在矿质元素测定结果中,钠、镁、钾、钙、铁在所有样品中的平均含量依次为28.71、741.44、3 675.21、4 558.88、155.16μg/g;成熟叶中矿质元素综合水平表现最为优异。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花期和叶期物质含量最优分别为半开期和成熟叶。结论:整体样本中成熟叶具有较高活性成分与矿质元素,而花的表现中,半开期最为优异,更加适宜于产品开发。
2025年05期 v.44;No.256 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7K] [下载次数:13 ] |[阅读次数:3 ] - 冯莹;潘洪运;李源顺;汪健仁;
目的:探究青钱柳叶内矿质元素积累特征,并确定其矿质元素评价特征因子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电热消解法结合ICP-OES法,测定并分析4~10月叶内锰(Mn)、锌(Zn)、磷(P)、铁(Fe)、硼(B)、硒(Se)、铬(Cr)、钒(V)、钴(Co)、镍(Ni)、铝(Al)、铜(Cu)的含量及其变异系数;采用Pearson相关性、因子分析法,获得其评价特征因子及其与物候因子[平均温度(Tem.)、降水量(Pre.)、日照时长(Sun.)]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2种矿质元素含量不同,其中Mn、P含量较高(1 200~6 000μg/g),其次是Se、Zn、Fe、Al、B(40~1 200μg/g),最后是V、Co、Ni、Cu、Cr(0~40μg/g);种源之间、栽培地之间元素变异系数分别为0.17~0.79和0.35~1.14;Mn、P、Se、V、Fe元素的主成分荷载值高于其他元素;矿质元素之间存在正或负相关性,与物候因子之间也存在相关性。如Mn分别与Tem.、Pre.、Sun.、Se呈正相关,但与P呈显著负相关;Fe分别与Se、V呈显著正相关,但与Tem.、Pre.呈负相关(P≤0.05)。结论:青钱柳叶片内矿质元素含量具有季节性变化特征,并受种源和栽培地物候因子的影响;Mn、P、Se、V、Fe可作为青钱柳叶片内矿质元素评价的特征因子。
2025年05期 v.44;No.256 49-57+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0K] [下载次数:12 ] |[阅读次数:3 ] - 王逾涵;任雪杨;王盼盼;刘振宇;赵顺鑫;周游;杨勤;周浓;
目的:研究接种解钾菌对滇重楼及其根际土壤中元素含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室温盆栽实验,探究接种不同解钾菌对滇重楼及其根际土壤中各元素分布规律的影响,并评价接种处理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的作用。结果:接种解钾菌对滇重楼及其根际土中元素含量的影响较对照组显著(P <0.05)。接种后,土壤中K、B、Mg、Ca、Zn、Mo、Cu元素平均含量显著增加,并且可以促进滇重楼对N、P、K、Mg、Ca、Zn、Cu元素的吸收;Cr、Hg、As、Pb元素均未超标,S1组(30 mL苏云金芽孢杆菌/株)、S2组(30 mL解淀粉芽孢杆菌/株)、S4组(15 mL苏云金芽孢杆菌+15mL解淀粉芽孢杆菌/株)、S6组(15 mL解淀粉芽孢杆菌+15 mL多粘芽孢杆菌/株)和S7组(10 mL苏云金芽孢杆菌+10 mL解淀粉芽孢杆菌+10 mL多粘芽孢杆菌/株)出现重金属Cd轻度污染情况,但滇重楼药材内的Cr、Hg、As这3种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其标准限量值。结论:接种解钾菌有望显著提高滇重楼对土壤养分的利用效率,从而减少钾肥的使用量。
2025年05期 v.44;No.256 5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4K] [下载次数:18 ] |[阅读次数:2 ] - 李丹丹;刘杰;李晓花;张乐华;
目的:小溪洞杜鹃是我国区域性分布的珍稀濒危植物,本研究通过高温胁迫试验,探索其对高温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以期为小溪洞杜鹃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溪洞杜鹃3年生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气候室模拟高温胁迫试验,研究短期高温胁迫对其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等指标的影响。结果:高温处理3 d后,小溪洞杜鹃叶片可溶性糖、淀粉含量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和胞间CO_2浓度(C_i)等光合指标均低于对照处理,光合速率日变化呈现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高温导致光系统Ⅱ(PSⅡ)反应中心非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Y(NO)]、光化学耗散(P)、天线热耗散(D)显著上升,有效光化学效率(F_v'/F_m')降低。结论:高温胁迫可诱导小溪洞杜鹃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变化,抑制光合作用,而植物体内可通过将热能以非光化学能的方式耗散,以减轻高温造成的生理伤害。
2025年05期 v.44;No.256 66-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2K] [下载次数:17 ] |[阅读次数:4 ] - 欧祖兰;王占军;焦春燕;朱小茜;
目的:探索鹞落坪半夏一步成苗组培快繁体系。方法:以鹞落坪半夏(Pinellia yaoluopingensis)叶柄为外植体进行组培研究,筛选最优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结果:鹞落坪半夏在接种8 d时叶柄膨大,15 d时出现愈伤组织,37 d时长出不定芽,66 d时形成不定根。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鹞落坪半夏一步成苗的最佳培养基为MS+2.5 mg/L6-BA+0.25 mg/L NAA+0.2 mg/L KT,对鹞落坪半夏组培过程影响最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是6-BA。经炼苗后,鹞落坪半夏组培苗成活率达90%。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鹞落坪半夏一步成苗的技术体系,为鹞落坪半夏开发利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025年05期 v.44;No.256 74-8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1K] [下载次数:18 ] |[阅读次数:5 ]
- 姜晓琪;次仁曲宗;杨武海;杨智永;龙燕楠;张渊;杨颖;斯确多吉;吴之坤;
目的:旨在通过对地域辽阔、环境恶劣的阿里地区进行维管植物系统和深入的调查,确定阿里地区维管植物的新记录。方法:通过野外实地调查,植物标本的采集和鉴定,以及相关资料的查阅,整理出分布新记录的植物物种。结果:在阿里地区发现西藏植物新记录种7个,分别为少花栒子、短梗烟堇、多裂马先蒿、钝叶旋覆花、卵叶瓦莲、尖头叶藜和方茎草。阿里地区植物新记录种25个,分别为羽节蕨、美丽乌头、驴蹄草、基隆毛茛、疏序球花报春、长刺茶藨子、短柄岩白菜、匙苞黄堇、牛皮消、大叶火烧兰、畸形黄芪、二花棘豆、全萼秦艽、钟花龙胆、甘肃马先蒿、甘青微孔草、江孜沙棘、西藏洼瓣花、隆子拉拉藤、帕米尔葶苈、狐尾藻、繁缕、马尿脬、钝叶独活和舟瓣芹。结论:文章对7个西藏新记录种和25个阿里地区新记录种进行报道,是对阿里地区维管植物多样性本底资料的重要补充。
2025年05期 v.44;No.256 93-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5K] [下载次数:15 ] |[阅读次数:5 ] - 潘怡婷;张亭立;
对于《救荒本草》中所记载牛尾菜、粘鱼须、金刚刺和山?儿4种植物,学者已达成共识,认为这4种植物均为百合科菝葜属,但对4种植物的物种考证尚存在争议。经查阅古今文献,结合现代植物学知识,从植物形态、命名及药食两用等方面对《救荒本草》所载菝葜属4种植物进行物种考证,认为《救荒本草》记载的粘鱼须为土茯苓(Smilax glabra Roxb.),金刚刺为华东菝葜(Smilax sieboldii Miq.),山?儿为菝葜(Smilax china L.)或小果菝葜(Smilax davidiana A. DC.),牛尾菜为牛尾菜(Smilax riparia A. DC.)或白背牛尾菜(Smilax nipponica Miq.)。经文献考证可知,菝葜属多种植物都具药效,部分在民间具有药用传统,可从药食两用角度进行合理开发应用。
2025年05期 v.44;No.256 102-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3K] [下载次数:4 ] |[阅读次数:4 ] - 代良菊;晏苹;陈月红;龙娇;汤晓辛;张潮;
目的:分析贵阳市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区系特征。方法:通过野外调查,结合文献资料,统计贵阳市现有野生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物种数,进行科属组成、地理成分、区系相似性及资源类型的分析。结果:贵阳市现有野生石松类和蕨类植物28科80属286种,其中8种为贵阳市分布新记录。优势科有鳞毛蕨科、凤尾蕨科、水龙骨科等7科,优势属有鳞毛蕨属、铁角蕨属、耳蕨属等7属。贵阳市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以温带性质为主,并且包含一定热带成分,东亚分布型与中国特有种之和在总种数(不含世界分布)中所占比重突出,属于东亚植物区系。贵阳市有61种中国特有石松类和蕨类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和华南地区(4个贵州特有),地区特有现象不明显。种的相似性分析表明,贵阳市与重庆的Sc值最大,与湖南的Sc值次之。在贵阳市现有野生石松类和蕨类中,可开发利用的植物222种,其中药用资源种类最多。结论:贵阳市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优势科属明显,地理成分以温带性质为主,地区特有现象不明显,与重庆和湖南的区系亲缘关系更近,有极大的资源开发潜力。
2025年05期 v.44;No.256 111-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1K] [下载次数:20 ] |[阅读次数:4 ] - 杨国红;周冰谦;卢恒;宋祥云;朱姮;王晓;耿岩玲;刘伟;
目的:对德州市夏津、德城、陵县、齐河4个县域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全面调查,为该区域的中药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实地考察、标本采集、内业整理、数据分析和查阅资料等方法,对德州市4个县域的中药资源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共调查了128个样地,4个县域共有药用植物资源235种,隶属62科179属。优势科为菊科和豆科,水生、湿生耐盐植物有15科28属39种。药材蕴藏量较大的有芦苇、白茅、茜草等,利水渗湿药和止血药在药效上占据主要优势,分别占36.00%和32.00%。野生植被类型具有特色,特有植物分别为夏津县20种、德城21种、陵县17种、齐河14种。栽培药材有丹参、金银花、桑、蛇床、决明5种。结论;德州市内河流纵横交错,植被类型丰富。部分药用植物如芦苇、白茅、茜草的蕴藏量在100 t以上,具有合理开发利用的条件,为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科学依据。
2025年05期 v.44;No.256 120-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5K] [下载次数:19 ] |[阅读次数:2 ] - 樊敏;郭延秀;牛露露;宋东岳;晋玲;
目的:通过普查摸清甘肃省毛茛科药用植物种类与资源现状,为其有效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基于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甘肃省资源普查结果,结合文献资料,对甘肃省毛茛科药用植物资源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甘肃省毛茛科药用植物资源共27属162种,其中20种以上的大属为铁线莲属和唐松草属,分布最广的属为铁线莲属、银莲花属和毛茛属;生活型多样,以草本为主;药用部位以全草、根及根茎类居多;功效以祛风、解毒、除湿、止痛为主;还具有观赏、食用、植物性农药、生态和饲用等价值。结论:甘肃省毛茛科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功能价值多样,开发利用潜能较大,但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因此,根据区域优势加强科学研究,提高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能力。
2025年05期 v.44;No.256 127-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3K] [下载次数:20 ] |[阅读次数:4 ] - 李亚利;高龙;康晓育;魏宁;杨柯;陈迪;
目的:对陕西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多样性、生存现状及濒危等级进行研究、评估与分析。方法:综合运用资料收集、标本核查、野外实地调查等方法,全面梳理陕西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结果:陕西省分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有103种(含种下分类群,下同)38科66属,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5科6属8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37科63属95种。陕西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濒危状况可分为5个等级,受威胁等级近危及以上共有81种,占比78.64%,比2013年增加了10种;无危植物占比从2013年的27.18%减少至2020年的18.45%,减少了9种。结论:陕西省分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受威胁程度极高,无危植物种类减少,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刻不容缓。
2025年05期 v.44;No.256 132-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6K] [下载次数:24 ] |[阅读次数:4 ]